沒定性是種優勢:獻給還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的人


你是否曾經覺得

「一輩子只做一種工作會要了你的命?」

「很難投入一塊領域三年以上?」

「為了工作放棄興趣讓你憂鬱?」


恭喜你,這本書將會是你的解藥


我自己是為師範體系出生,喜歡所學,也想投入職場一展抱負。但實習及準備教檢時才開始深刻意會到,一旦踏入這個職業日後很難再踏入別的職涯這點,我在考到教師證後便放棄教職了。(考上老師的成本會讓你不甘願轉行)
大學時也知道這個事實,但一直說服自己接受,放棄了許多自己想嘗試的事物。直到實習時發現自己已經到臨界點了,再也不想妥協了。當時無助的我一直很自責,出現了很多非理性想法,像是覺得自己就是不孝、不知足。直到遇見了這本書,告訴我教職只是不適合我的個性和特質,逐漸帶我走出陰霾。



四種工作模式,陪著你找出此刻適合你的職業

為什麼是此刻呢?就像我自己當年和現在想走的模式已不同,適合的職業模式會隨著時間及想法變化

1、集體擁抱模式
一份你有興趣、又讓你可以跟不同領域的人合作的工作
我回國想走的是這條,當初讀這本書覺得這條路離我最遠。可能是因為當初還沒找到現在想做的這個職業。

2、斜槓模式
同時發展多份你有興趣的兼職或事業
這本書把沒有正職但有多個兼職放在這一類。跟我們理解的斜槓不太一樣,樓下的愛因斯坦比較像我們腦海裡的斜槓。
個人覺得現在我的打工度假蠻像的,本來預計五月要同時做兩份工(當初怕沒工作找了另一個工)但後來疫情有點嚴重兩份工都停了,現在在家,哈哈。
下個月再看看能不能實行這個模式

3、愛因斯坦模式
一份全職夠好的工作,下班後可以輕鬆追求志趣
我的第一份工作是這個性質,可能因為領域是我熟悉的,所以我下班還有精力做我想做的事。一份工作是否「夠好」,是相對的,因人而異。

4、浴火鳳凰模式
ㄧ次專注一份工作或事業,幾年後再換
所謂的轉職就是這個模式,之前讀的2030轉職地圖,很多例子都是這個模式。



消除罪惡感小撇步

第一份工作還是找了與過去所學相關的工作,當時學以致用才能卸下我的罪惡感。現在看會覺得有點傻啦,即使知道讓自己變好的方法,還是需要時間去執行。

撇步1、接受自己多重潛能的事實
告訴自己改弦易轍是正常的,因為這就是我。

撇步2、相信未來會更好
多了一個能力,多了一份競爭力。當然未來會變得更好。

撇步3、你的工作不能代表你
我會再給一個副標「所以也別因為工作迷失自己」

撇步4、調整你的期待
合理的期待會帶來動力,過度的期待會帶來挫敗

書中針對多重潛能者(通才)的另外三項毛病:「討厭當新手」、「害怕無法成為頂尖」以及「冒牌者症候群」提供各自適合的撇步。現在回頭看,我現在的冒牌者症候群好像比罪惡感嚴重。真的是同一本書不同時間看,感受就會不同。
如果釐清你的問題並非上述這些自處的問題,而是和他人相處過度在意對方的言語。第九章作者也提出如何理性面對他人的指控,達到對內對外都健康的人際關係。



閱讀這本書後,我當初工作下了班後便去學語言,在一年之中接觸了印尼語、日語及韓語。現在回想當時真的有點過度⋯飢渴XD不過也同時開啟了我現在在日本打工度假的鑰匙(雖然碰到疫情QQ) 學習語言就像在我心中被封印很久的寶物,而這本書就是解咒的咒語。告訴我「沒有關係,就去做吧!」下一步該怎麼走其實不會那麼擔心,隨著年紀及歷練的增長已不會像當年徬徨無助。

假設你也還在壓抑自己的天賦,有點自卑、有罪惡感、或是有冒牌者症候群。推薦你這本好書,看完之後說不定你也可以告訴自己「沒有關係,就去做吧!」



本書也有電子書喔!

購書連結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延年 的頭像
    延年

    碎嘴延年益壽日記

    延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